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培训 > 学员感悟 > 内容

杨善洲 世人的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 2014-05-28    作者:皇学渊    来源:本网|0    浏览次数: 0
分享

当举国上下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时,当各基层组织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时,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干部还是学生,每个人心中都会闪烁着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拥有可贵的思想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他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他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他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永不褪色、永葆先进;他甘当人民公仆,艰苦奋斗,恪守职责,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人们献出满腔热血,贡献了毕生心血和力量。他就是每个人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面镜子。

在杨善洲的家乡流传着一首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这些民谣记载着杨善洲的过往传奇故事,见证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奉献精神,从甘于做一名庄稼汉、把家郎、孺子牛的咏叹,到不图名利、两袖清风的歌颂,皆为发自老百姓内心的声音。质朴的百姓用这样一种朴实、真切的顺口溜,来传颂杨善洲的事迹,并将杨善洲载入到历史的光荣簿上。

带着对杨善洲无限的崇敬和缅怀,在对歌颂杨善洲的民谣的回味中,思绪拉得很长很长,思绪的车辙不知不觉中又将我们带到了杨善洲的家乡杨善洲辛苦耕耘的日子。

杨善洲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他两手空空离开那片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

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驾驶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杨善洲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辈子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忘我工作,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而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扎根大亮山兴办林场,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挥汗如雨,将荒山秃岭改造成青山碧岭。22年后的今天,他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他带领工人们修建了林区公路,架设了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给当地群众带来光明,将当地人民领向繁荣和富强。他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工作,任劳任怨。他身先士卒,总是抢在别人前头干活,劳动起来热火朝天直到患病在身,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忠诚于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爱党信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哪里需要他,他就第一时间来到哪里。他虽然已经退休了,还孜孜以求,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到偏远落后的大山为人民排忧解难,守住清贫寂寞,忍受高海拔和潮湿环境的考验。他老骥伏枥,老当益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于党、做人民孺子牛的壮歌。他那闪亮如金子般的心灵照耀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他不摆官腔、拿架子,扎根基层,情系百姓,与人民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他在最艰苦的环境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与人民群众一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和人民,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纯真风采。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是党员干部前进道路上的指路牌、航标灯。他的精神催人奋进,祖国就需要他这样的革命英雄、战斗勇士。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他都没有忘记党的根本宗旨,都随时随地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瘩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杨善洲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在他的眼里,有国才有家。杨善洲退休23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杨善洲同志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创先争优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们用大山般的信念、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为人儿女的赤子情怀,火一般的热情,在有限的人生长河里及巍巍云岭大地上,书写了共产党员的精彩。他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顶天立地的人。他们犹如熠熠生辉的明星,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在他的名字又一次传遍云岭大地、感动神州的时候,他却走了。杨善洲走了,不带走一棵树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勤勤恳恳耕种的大亮山,离开了他热爱的大林场,但他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崇敬和想念。他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郁郁葱葱的山林,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世人留下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很少呆在机关,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着嫁接。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他总是同当地的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他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远都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雁去留声,他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虽然走了,大亮山不会忘记,和他并肩奋斗过的战友们不会忘记,当地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用大山般坚定的信念、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在人生画卷和云岭大地上书写了无限的精彩。

他服务百姓的故事,像他栽的树一样多。我们能知道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株。可我们知道,大亮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留下他串串坚定而深情的脚印,每棵大树都曾得到他滴滴晶莹汗珠的滋润和浇灌,每一个山巅和低谷都曾留下他疲惫的身影。那成千上万藏在心里的层层叠加的年轮,都是它们积攒下来的对杨善洲的深刻记忆。

站在大亮山上,聆听着风林合奏出的优美旋律,我们仿佛看到杨善洲带着“战友”们在大亮山上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火热场面。杨善洲是清正廉洁的符号,艰苦朴素的代名词,是深深扎根基层、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老一辈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他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

在大亮山深处,当地干部群众为他立了一座功德碑。站在功德碑前,耳边仿佛传来了那些称赞他的佳句“施甸有个杨善洲,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

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科学发展观、书写崇高人生的时代风采,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退休不退志,无私奉献、造福人民的高尚情怀,昭示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他把自己的一生实实在在地奉献给老百姓,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永远艰苦奋斗、永远严格自律!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一位老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大德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走进善洲林场,走近杨善洲,没人不被他那“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事迹而感动,他在执着中见证了伟大,在奉献中升华生命价值,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在林场的弹石路上,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绝的华山松,透过一棵棵,一片片的华山松,我分明看到它的体内流淌着杨善洲的殷殷血汗和气息。

他,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苦,解民之所急,乐民之所乐。身为地委书记,事必躬身,体察民情,不谋私利,一心为民,大爱无私,他不愧为党和国家的好干部、好子民。当今社会,还有多少像他那样纯粹高尚、有价值的人呢?俗世红尘,谁能看破,物欲横流,东是权,西有利,谁能告诉我,有谁能看的穿?

杨善洲同志公而忘私,“到老犹难营小窝”,他当官是为国家当而不是为自家当,他几十年无力为家人盖起一栋新房。他“心连百姓苦奔波”,几十年是与人民心连心的几十年,他对亲朋戚友“后门”关得紧紧的,但他关心帮助群众的“前门”却始终是敞开的。
   
他退而不休,造福人民,真正无愧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正是因为他“二十年汗已成河”,才会有今日感天动地的“六万亩林齐下泪”。
     杨善洲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将长期影响和教育我们每一位同志。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如果用它来求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一辈子很长,会以他人的幸福滋养追求,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而杨善洲就属于后者。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党的生命力必定更加旺盛。他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将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更灿烂的人生。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关键是在于他坚持、坚守,对认准了的奋斗目标能够咬定青山、不离不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
这便是杨善洲一生的写照。他,就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镜子。每个中华儿女,都该用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抹去浮华,为人民种下一颗颗幼苗,为祖国种下希望,种下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