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新闻动态 > 内容

用“善洲精神”铸造未来

发布时间: 2014-08-11    作者:    来源:|0    浏览次数: 0
分享

每一次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加鲜活的杨善洲,与其说这是对一位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还不如说这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他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当我们大喊着为人民服务时,杨善洲早已身体力行,追赶在抗旱增产的田地里;当我们高唱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时,杨善洲早已冲锋陷阵,鏖战在民生战场的第一线;当我们嘻笑着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赏时,杨善洲早已默然离去,隐身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坚持、倔强、忍耐,给保山人民铸造了一位心怀大爱的“草鞋书记”。我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感天动地的,竟然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我们不能忘却,影片中关于这位老人的很多记录曾无数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震撼,穿透了我们的心灵。《感动中国》栏目曾授予杨善洲同志这样的评价: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书记在影片坚毅地说“老百姓的饭碗比咱政府的脸面重要”,又在天降大雨后对欣喜若狂的群众说“是天王爷救了我们!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的时候,我的内心便被深深地震撼了!让我震撼的不是“老百姓的饭碗比政府的脸面重要”这句话本身,而是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一位地委书记时刻牵挂着老百姓的生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宗旨,这不正是我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吗?“是天王爷救了我们啊!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看似是一句迷信之语,却透视出杨书记内心对于改造生态环境的坚定,对于治理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对于人定胜天的信心。如此聪明睿智而又如此豪迈坦荡的领导怎能让我不为之钦佩。如此为老百姓为社会考虑的领导怎能不让我为之感动。

多数英雄式的电影往往有着宏大的结尾,但影片最终以乡亲们去医院深情探望杨善洲同志的故事情节收尾,而且在影片的最后通过航拍郁郁葱葱的万亩山林来寓意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和人类改造自然的不竭动力。最终并没有用煽情的镜头、文字去记录杨善洲同志逝世的瞬间,我想这也应该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她大概是想给观众留下一个活着的杨善洲吧,因为广大的平民观众希望他活着,永远地活着!

臧克家曾写诗悼念鲁迅:“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杨善洲也是这样的人,他可以俯下身子为人们做牛马;他可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做野草,哪怕地下的野火无情焚烧。当年的鲁迅为唤醒千万中国人的麻木心灵,毅然选择弃医从文,而当今的杨善洲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毅然放弃平淡安乐的生活,转身扎进施甸大亮山22年,就这样将自己生命中最应清闲的22年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我们虽然以后再也见不到那个佝偻的身影,但却可以感受到春风吹过的大亮山,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那便是杨善洲同志真实的写照,是一名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靠的是党性,为我们树起了最好的共产党员的榜样。我们怀念杨善洲,学习杨善洲,因为时代需要这样的杨善洲。我们要努力实践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铸就民族的自豪与光明的未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