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事迹 > 善洲故事 > 内容

爱,在深山绿叶中

发布时间: 2014-07-24    作者:屠光华    来源:|0    浏览次数: 0
分享

 有的干部离退休后,利用“余权”从事不法活动,倒买倒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前,考虑到的是在家乡施甸县的土地上,还有一片荒山需要绿化。退休后的第一桩事是,踏查了这片土地,制定了绿化管理的工程设计,组织18个人来到大亮山安营扎寨,半年时间种植华山松、楸木和梅子、花椒等经济林木1万多亩;建立7个护林哨;挖筑了一条30公里长的护林防火带。

    1986年,杨善洲向组织呈交了退休申请,不再担任地委书记职务。这时,他了解到施甸县旧城乡的群众多次要求绿化大亮山。大亮山在施甸县旧城、酒房和姚关三个乡交界的地方,落实“两山”政策后,分别划给这三个乡八个行政村的八百多户社员作自留山和责任山。大亮山森林覆盖率如何,直接影响到这几个乡的水源、气候、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去年10月,老杨带领林业局的同志,来到大亮山踏查,把个大亮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哪里适合种树,哪里适合建苗圃,哪里又该建个护林哨,哪里要挖防火带,诸如此类的问题,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心上。经过林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后,对绿化管理的事,杨善洲同志心里有了个普。根据大亮山绿化管理工程设计,在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亩的面积中,有两万亩荒山要绿化,五千亩次森林需要改造为经济林,三万八千多亩用材林、薪炭林需要加强管护。

    今年开春,绿化管理大亮山的事一直在老书记的心头翻腾。是啊!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同志,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里程,该是老有所归的时候了。更何况家中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还盼着儿子告老还乡,侍候终年。此时此刻,人们不禁想到,在杨善洲同志当任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二十来年的日子里,他为人民付出的够多的了。除了考虑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计方针外,不论是下乡蹲点,还是搞调查研究,他都把心爱的嫁接刀、裁枝剪带在身边。在保山地区,几乎所有的乡,都能够看到杨善洲同志亲手嫁接的果树苗木。地委机关的同志还记得,保山大官市的群众准备发展果园,杨善洲同志亲自在花街上拾桃核,送给大官市的群众去育种。现在,要绿化管理六万三千多亩荒山和责任山,却不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还得凭五十年代艰苦奋斗的那么一股子劲,才能办好这件事。”他分别找到有山林权的一部分群众,同他们商量绿化管理大亮山的问题。靠承包责任制走上温饱道路的山区群众,最懂得承包责任制的威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用承包的办法来落实大亮山的绿化管理工作。

    今年3月4日,老书记又再次来到大亮山,组织了18个人,正式成立大亮山林场,同省、地、县林业部门签订了承包绿化管理63340亩荒山和责任山的合同。由国家投资140万元,820多户群众提供土地资源,受益后的收入八成归国家林业部门,两成归山林户社员。承包期定为40年。杨善洲同志义务承包,分文不取。

    凭着当年的那么一股子劲,杨善洲同志带领林场的人,在大亮山搭了两个棚子作住房,动手挖苗圃地。用育百日苗的办法,一气育下华山松苗102亩。进入雨季后,他买了一顶竹叶帽、一件蓑衣又来到山上,同大家一起挖塘移栽。按照预定的绿化规划,5000亩次森林主要改造为经济林,用来种植花椒、梅子、板栗和茶。种植经济林木需要大量的底肥,这件事老书记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大清早,他不声不响地挎上粪箕去拾牛马粪,给新种植的一亩板栗作底肥。很快,杨善洲和同志们一道种下了40亩花椒,30亩梅子,一亩板栗和50亩茶。

    绿化荒山是最艰苦的一项工作,他们选用速生丰产的华山松做种苗。杨善洲在山上起早贪黑地带领大家装营养袋,用袋装移苗的办法,既可以提高成活率,又可以节约70%的用种量。为了保证在雨季中移栽完毕,杨善洲又发动群众投工七万多个,在一万亩的荒山上挖塘移栽。对参加投工的社员以质量数量计酬,而杨善洲不但不要报酬,就连在林场搭伙的伙食费也分文不短。

    今年雨季结束,施甸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按照绿化工程设计检验,他们营造的10040亩用材林和120亩经济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