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艺作品 > 内容

品读杨善洲的“舍与得”

发布时间: 2014-09-09    作者:    来源:|0    浏览次数: 0
分享

 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是个“不小”的官。在他当权期间,没有置办像样的家产、没有用权“照顾”家人,退休之后,又婉拒了省城安居厚遇,毅然投身施甸南片贫困山区,创建大亮山林场,并在迟暮之年将林场无偿捐赠国家。在常人的眼里,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糊涂官;而在他的眼里,共产党员的身份就足以解释这一切的糊涂事。

  他的舍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大局。当他在工作岗位上时,他的大局就是履行好岗位职责,为保山地区的人民谋福利,家乡和家庭实在“照顾”不上。当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的大局就是兑现曾经的许诺,住到深山的油毛毡房中,拿着入不敷出的伙食补贴,与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具为伴,这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有部分领导干部,总是将“为己”这样的小事放在第一位,恃权敛财,尽享奢侈;又不遗余力地“照顾”家乡,满足光耀门楣的虚荣心理,实在不该。

  他的舍是无条件的,只要是为了群众好。杨善洲的钱存不住,只因“我是他们的领导,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群众受难”,工作近50多年来,攒的钱还不足1万。尽管自己过得可能比一般的群众还要寒酸,但他毅然决然地拒绝各类奖金30余万,还自掏腰包为群众买粮、衣被、种子……,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为群众办事是党员的职责;只因这些钱是国家的,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而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极尽全力往上,为的就是能在更高的工作岗位上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不怕贪污受贿,就怕过不上好日子,完全背离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应当严惩。

  他的得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而是对他人生追求的肯定。杨善洲总是习惯用“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我就怎样做了”来回答外界的不解。正是他这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践行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才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殊荣,“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等,这些荣誉的获得就是对他一生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最大肯定。人走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百姓的心中。反观现在的有些干部,为了追名逐利,打造所谓的“民心工程”、“政绩工程”,却是惹了老百姓的一肚子怨气和不满。

  人生难得糊涂,又贵在糊涂。杨善洲的舍与得,看似糊涂,实则难能可贵。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就应该多一些杨善洲这样的糊涂官,少一些锱铢必较的精明官,群众的满意度才会越来越高。